01
洱姨(化名)今年六十三歲,已經退休十三年,唯一的兒子也早立業成家了。有一個上初一的孫子。
洱姨的老伴兒去世得早,因此她這麼多年來只是獨自在鄉下養老,期間只是兒媳懷孕生產時她去照顧過罷了。
她曾經抱怨過這個兒媳:別人家都有婆媳問題,他們家肯定沒有。為啥?因為兒媳壓根不打算讓她一起來同住!
不過這一年,兒媳卻主動表示,支持接婆婆來城裡與小家庭同住,支持婆婆來養老!洱姨肯定樂開了花:從前一直覺得,是自己生的兒子被兒媳給搶走了,現在終於要還回來了,能不高興嗎?
可她興沖衝去兒子兒媳家住了才半個月便吃不消了,連夜收拾東西搬回鄉下,還向兒子表示,她再也不會來了,寧可去養老院也不會來了。
這是怎麼了?這位兒媳不厚道,待婆婆不好嗎?
02
洱姨一直覺得,自己家除了她老公早逝,運氣還是不錯的。
頭一胎生了個兒子!本來就想要兒子的夫妻倆不用再拼了,兒子便成了洱姨家最寶貝的那個獨生子。
兒子順利讀書升學,雖然學校很一般。畢業後作為「國企員工二代」回到他父母的單位企業——國企確實有對老員工這方面的照顧。看起來,順風順水,沒什麼好講的。
可洱姨唯一有些氣不過的,就是她那位兒媳。
兒媳其實也算「國企二代」,可據說當初是這小姑娘自己不願意回到單位,要跑出去找工作的,因此當了中學老師。洱姨的親家當初快為這個女兒愁死了,還好,他們女婿有國企編制,算得上「鐵飯碗」,生活工作有保障。這樣,女兒便也令人稍微安心一點了。
由此可以看出,洱姨這兒媳多少是有點犟,有自己想法的。
怪不得她會和洱姨的兒子成為小夫妻——這倆年輕人真的是互補呀!
洱姨的兒媳是「不管父母怎麼勸,不想回國企就是不想回」,她兒子則安分太多,什麼都聽自己媽媽的,不太「有主見」「有個性」。
這點洱姨挺滿意。可惜,兒子一結婚,就改成只聽兒媳的了!她這當媽的說什麼都不頂用了!
比如,當初兒子和兒媳只是談戀愛時,她便說過,儘量還是找企業內部的吧,穩定一些。她熟人也多,肯定能給兒子介紹到好的相親對象。
但她兒子就是不,整顆心都像吊到自己媳婦兒——也就是當時的女朋友——身上了似的,親媽說什麼都不聽,就是要和這姑娘結婚。
畢竟只有一個兒子,強扭的瓜又不甜,而且現在不興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」那套了,洱姨只能同意作罷。
沒想到,兒子婚後,更招人氣的就來了。
當時兒媳剛懷孕,她主動請纓去照顧兒媳和肚子裡的小孫子。在平日嘮嗑閒談的時候,她跟兒媳隨口說:「你這會兒月份小,上班才能應付。過兩天去把工作辭了吧,你這以後有的是任務要照顧孩子照顧這個家呢。而且二胎已經放開了,頭一胎不行就……」
她話沒說完,兒媳竟直接打斷,先說自己不會辭職,只會休假,以及她老公也在照顧孩子照顧家,不用全靠著她。
未完待续,请点击「下一页」继续阅读
{nextpage}洱姨愣了。沒等老太太回過神來,兒媳又開口了,問:「頭一胎不行?媽,什麼叫『不行』啊,您給講講?是有先天疾病?」
洱姨一方面有些來氣,覺得這兒媳真不懂事,有些話還得自己這個當婆婆的明說。但另一方面,明顯洱姨自己也知道,有些東西是真不太合適放檯面上講,所以她有些氣急敗壞。
「就是,就是……二胎嘛,你們現在不像我那時候,只能生一個。你和我兒子可以湊個『兒女雙全』呀!」
想了想從前聽說的,以及從兒子執意娶她這件事透露出的這兒媳的性格脾氣,洱姨馬上換了個「兒女雙全」的說法。
沒想到,兒媳繼續發話了。
「啊,媽,你的意思是,孫子孫女都想要?不過咱家也只是普通工薪階層,孩子太多養不起,只能有一個了。第一胎是兒子便獨生子,第一胎女兒是獨生女。」
洱姨馬上又拿「兒女雙全」「福氣」「寓意」來說事。奈何兒媳就是油鹽不進。兒媳說以他們的家庭條件以及自己的生育意願,唯一「兒女雙全」的可能只有一種——她直接生了個龍鳳胎出來。
這可氣壞洱姨了。奈何兒媳從頭到尾都有禮貌,不吵鬧,她為了面子也沒提自己就是想要孫子的事。反正怎麼也說不通,氣得洱姨打算直接去找兒子「告狀」。
可她沒想到的是,兒子這次依舊選擇了站在自己老婆這邊——這大小伙子說,肚子長在老婆身上,生不生與想生幾個老婆說了算,畢竟他吃不到生育的苦,頂多幫幫忙。
他還說了,老婆說得沒錯,他們家就是最多算工薪階層,自己就算在國企也只是普通工人,有孩子後如果少了老婆當老師的收入會有些困難。反正老婆說得對,她不能辭職,而且只生一個。
洱姨從兒媳那受來的氣,還沒自己親兒子這兒的大,她當即沖兒子發起脾氣。這當兒子的是怎麼回事?以前不是最聽媽媽的話嗎?是不是跟這個兒媳學的!
這之後,無論是養胎,生娃,還是養身子的一些講究與習俗,兒媳都和她不一樣。不一樣就算了,她畢竟是婆婆,是長輩,聽長輩的總沒錯吧?可兒媳就是不,動不動就以一句「不科學」「對孩子不好」打發了她。
唯一令洱姨開心地可能只有自己兒媳一胎就生了個兒子吧。他們家不會絕後了!
很快,洱姨又迎來了新的不舒服——兒媳雖沒明說,但話里話外的意思她明白,就是不想讓自己在這住唄。
彼時孩子還沒滿月,兒媳離恢復好還遠著呢。想想這段時間洱姨認為的自己「受到的氣」,她乾脆惡狠狠地答應兒媳——行!回老家!
那這個做兒媳的就自己慢慢養著吧!
洱姨有一點「志得意滿」。回到自己家裡,同家屬區的老頭兒老太太也納悶,不是說是去照顧兒媳了嗎?不應該就在兒子家養老嗎?不然生兒子幹啥?怎麼還回來了?
洱姨一聽,馬上委屈起來,繪聲繪色地介紹兒媳如何「不好」,「不孝」,「把兒子吃得死死的」。
但畢竟兒媳她父母原本也是這個單位的,只是福利房沒和他們分在一處罷了。兒媳父母有認識的朋友,隱晦表達洱姨如何形容自己兒媳後,讓這對父母很生親家的氣。
很快,兒媳也知道了這件事,因為她在那國企單位也有認識的人,還跟婆婆住一個院子,自然聽說了婆婆的言論。
這兒媳卻沒生氣,只是告訴自己老公,把婆婆接來吧。她產假休完就得回去上課,帶不了孩子。
因此,洱姨這次坐在兒子的小車上,在兒媳出門迎接之下,又一次回到這裡。
洱姨有一點小驕傲——這兒媳有什麼好得意的?不還是得請她這個老太太來看孩子?
未完待续,请点击「下一页」继续阅读
{nextpage}一到兒子家,兒媳居然主動感謝自己婆婆從前以及未來的照顧,甚至反思自己做得不夠好,讓婆婆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如今帶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。婆婆這個樣子,萬一以後真有二胎了呢?萬一婆婆獨自照顧不好呢?她的補救方式,是當著老公的面與婆婆約定:她完全可以辭職帶孩子,但得先適應一段時間。她辭職便意味著兒子原本可以獲取的花費會變少甚至沒有,生活水平註定下降,因此,由洱姨這個主張她做全職媽媽的婆婆來掏錢。
洱姨一聽就來氣了。就算兒媳真是全職媽媽,她這個當媽的自己掏錢也是應該的啊?沒道理讓婆婆掏養老金吧?
但礙於面子,更何況洱姨猜測自己這個「犟兒媳」應該也堅持不了太久,便答應了。
第一天,為保證公平,兒媳出示了自己從前的工資條,這倒嚇到了洱姨:兒子是一線工人,所以月薪稍微高一些。兒媳不就只是個中學老師嗎?也能有一萬?
兒媳只解釋說,畢竟他們在大城市,一萬不算多。
要求婆婆負擔的第一筆開銷,就是孩子的尿不濕。
這簡單。洱姨爽快地掏了錢。
可到了第三天,消費項目開始「奇怪」起來。
兒媳聲稱要吃恢復身體的保健品,可以;要買恢復身材的運動器械,也行;兒媳居然打算直接專門上課?是那種挺貴的育兒課!
在洱姨看來,這完全沒有必要。可兒子似乎也支持,畢竟對孩子好。洱姨咬咬牙,繼續堅持。
就這麼堅持了十多天。洱姨掏出去的錢早比她退休金高了,但兒媳爆出來的消費項目又確實和生孩子有點關係,她推拒不了啊!
第十四天,又來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明目——孫子今後要上的興趣班!
孫子畢竟還小得很,但今後確實有可能培養興趣愛好,哪怕此刻考慮有些早。但沒辦法,兒媳說了,自己是在模擬今後的全職媽媽人生,所以這筆錢要麼老公出,要麼婆婆出。
洱姨之前又和兒媳做過約定,因此只好她這個做婆婆的出。
「咱家家庭條件一般,我便不找特別厲害的老師了。同事給我推薦過,這老師水平不錯,她學生得過幾回大獎。而且學鋼琴嘛,自然只能一對一才學得好了。」
報價,一節課還打了折,按一百塊算。一個月四節,四百。一年,還不算路費,只是上課,怎麼也得四千多。
洱姨冷汗都要滴下來了。但為了面子,她只能答應下來。
第二天,她草草收拾東西,徑直去了火車站,自己回家。
兒媳專門打電話來「噁心」她,問她為什麼要走?洱姨無奈,只能說,她認輸了,兒媳不用辭職了,畢竟這些錢她這個婆婆一點辦法都沒有。
03
洱姨就是這樣主動向兒子提,自己可以去養老院的。她不想再見兒媳,小年輕又不好離婚。她去養老院,眼不見心不煩。
當然,兒媳不至於貪她婆婆的養老錢,全單獨存在銀行卡里。婆婆自己回鄉下後,她還做主給裡頭打了不少的錢,讓丈夫再轉交給婆婆呢。
兒媳這麼做,就只是為了讓婆婆知難而退。
這個故事結束,筆者主要想提兩點。
一:洱姨這樣的媽媽,卻有文中這樣的兒子
洱姨兒子從前聽媽媽的話,完全可以理解。畢竟媽媽一般肯定都是最愛孩子的人。但這兒子居然真不至於為了維護媽媽而謾罵反駁妻子,甚至他和妻子統一戰線。肯定不一定對,萬一妻子故意為難自己親媽媽呢?但確實很難的。
二:洱姨和兒媳,是不同時代的人
洱姨代表什麼,大家一般清楚,看她的訴求就能猜個差不離——要男孩,母親要辭職,等等。兒媳呢?典型的「新時代妻子」,完全不會被傳統的婚姻觀所束縛。
而且,老公從前那麼聽媽媽的話,她卻能將「媽寶男」扭轉為極其罕見的「妻寶男」,著實有點本事。
當然,這兒媳也有做得讓人心裡怪怪的地方——她既然這麼厲害,直接讓老公支持她不就完了?折騰老太太幹啥?
或許,這兒媳什麼都好,就是方式上太過直接吧。
你身邊有洱姨她兒媳這樣的朋友嗎?你如何看待這對婆媳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