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期的高啟強被逼的幾乎走投無路,難以生存,他慢慢的開始蛻變,已經能看出他眼神里的野心,和之前躲躲閃閃的眼神完全不同。
後期的高啟強已經成了大佬,豪宅豪車,一幫人前呼後擁,媳婦陳書婷精明能幹,漂亮嫵媚。
這時的高啟強又不一樣了,他對家人關愛有加,對兄弟重情重義,但又做了很多狠事兒,這樣交叉重疊的性格集於一身。
而且無論是劇中的安欣,還是高啟強,雖然每個時間段變化都很大,但看起來並不突兀,給觀眾的感覺就是真實,水到渠成。
這樣流暢的劇情和演員的反轉,被安排得恰到好處,似乎本該就是這個樣子的,不著一點兒痕跡。
張頌文如果是考試的話,相信很多人會給他滿分,但之前的張頌文,也走過了一段坎坷泥濘的道路,甚至落魄到去菜市場撿菜葉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張頌文是北影的高才生,但這個身份很長時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,北影的學生不應該戲接到手軟的嗎?
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99年,張頌文畢業後到處去試戲,但他吃虧在沒資源,家裡窮,形象木訥老實上。
按顏值,張頌文一般般,穿衣打扮也不在意,哪兒有多餘的錢去買好衣服,很多時候,他都是穿著劇組的衣服試戲。
試完戲,他小心翼翼地把衣服疊好,因為萬一弄壞了賠不起,但一次又一次,他等來的都是導演同樣一句話:下一個!
根本就沒有導演看上他,但張頌文從不氣餒,一次一次繼續去試戲,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退路。
父母的期望,自己的夢想,也許這些對張頌文都不重要,他那時的願望也許只有一個,先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。
一年中,他被拒絕過300多次,平均每天一次還要多,幾年的時間,他大概被拒絕過840次,這樣的經歷常人難以想像。
換做旁人,也許早已經放棄,沒有什麼比放棄更容易,但,還好,張頌文還是堅持了下來。
當年的同學一個又一個出名了,張頌文依然還在默默地堅持著,租一間小房子,去菜市場買菜從來都是下午去,因為便宜。
甚至有人說,看到張頌文在菜市場撿菜葉,這個消息不知怎麼就傳到了父親耳朵里,父親給他來電話:「不行就回來吧,我聽說你都去市場撿菜葉了。」
張頌文很驚訝,因為自己當時已經接了幾部戲,雖然都是十八線的小配角,但也不至於落魄至此。
他不停地安慰父親,告訴他自己一切都好,放下電話,他還是落淚了,沒有什麼比親人的挂念和殷切希望更讓人動容。
他總是這樣告訴自己,明天,一定會好一些,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個明天,張頌文總算有了些名氣,總算演了一些戲。
雖然,他仍然租房住,雖然,他依然經濟拮据。
張頌文終於迎來了自己的46歲,人到中年,雖然活的依然辛苦,但似乎看到了希望。
多年的磨礪,張頌文是一個懂生活的人,哪裡的菜便宜,賣魚的一個動作,小販的表情,都深深融進他的血液里。
他的努力,終於有了回應,還好,有《狂飆》。
生活中的張頌文依然簡單,穿便宜衣服,買便宜菜,他太淡然了,所以才磕磕絆絆,這條路他還是走得太長了。
也許在路上,你遇到他,未必認出他,他就是那個路人甲,但如果演戲,他馬上兩眼發光。
因為,他是演員張頌文。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