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錢之後,生活一切都是很美好和幸福的,我們沒有因為有點錢,就放下鋤頭離開農村,而是繼續在老家生活著,只是沒有以前那麼拼了,每天就養雞養鴨,種種菜。我們也沒想過去城裡找兒子生活,因為住了大半輩子的農村,已經習慣了這裡,對於城市的絢麗和繁華,我們是格格不入的。
兩個兒子也懂事,逢年過節也會回來,每次過節,都能滿足我們所有期望和開心,所以,覺得這樣的日子也挺好,父母與兒女分開住,互不打擾,又能時常聯繫,這樣自在又輕鬆。
然而,6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後,一切都變了,生活孤獨了,我的心態也變了。每當看見老伴常坐板凳,和經常使用的鋤頭,我就免不了傷感,時間久了這種感受是令人難熬的。
後來,我開始想念兒子,想念孫子,覺得我是時候去找兒子們生活了。就這樣,我抱著希望打了電話給他們,看去誰家比較好。我以為他們兄弟倆,會很孝順的爭著把我接過去,但是他們的態度卻讓我有點失望。
打給大兒子,大兒子則說:「媽,我這邊住不下了,你看你去找找二弟,他家房子大點!」
確實是這樣,我的大兒子,雖然是大學生,還是個老師,但條件卻不及小兒子的一半。大兒子買的房子很小,80多平方,硬擠出個三房兩廳,而且紛紛都住滿了。他們夫妻二人一間,孫子一間,另外一間則是親家兩夫妻住的。
可能有人會說,怎麼我這個親媽都沒房間住,親家卻能住進去?其實,他們還真有這個資格的,早些年大兒子買房子時,我們家還很窮沒出錢,而大兒子出門不久,積蓄也不多。最後買房子的一半首付則是由親家兩夫妻出的,後面房子的裝修費用,也是靠她們資助的。
雖然大兒媳是獨生女,家裡也是地道的城裡人,但條件卻不怎麼富貴,親家兩口子都是工廠退休的,住在城郊邊上。而這資助的房子首付和裝修款,也是花光了他們所有積蓄,甚至還借了不少外債。
大兒子結婚到生娃,養育孩子等等,也都是親家兩夫妻在幫忙伺候的,我們什麼都沒幫上。所以,我也沒好意思,去跟親家爭房子,也沒資格!
後來,我就只能去找小兒子,小兒子還算是孝順的,我一說要去他家,他很是高興,但知道我要在他家長住時,態度就變了,很不情願我留下來。
其實也不是小兒子不孝吧,這一切都是小兒媳在作怪。我這小兒媳一直嫌棄我們農民的身份,總認為我們沒文化,又髒亂差。
我依稀記得,小兒子領著小兒媳來見我們時,就對我們家十分嫌棄,一會說我們家有味道,一會又說到處很髒,更嫌棄我們只能用肥皂洗澡。住了一晚,她就拉著我兒子走了。
未完待續,請點擊「下一頁」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