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男女」法則最難教
節目組並非選擇年紀小的幼童,而是10歲左右已開始受社會眼光的一群小朋友,雖然他們的視野並非最單純,但反應卻是來得最直接。在「男與女」的題材中,劇組將年紀小小的男嬰打扮成小女孩,安排一班小哥哥和小姊姊以不同玩具逗小朋友玩,而他們的選擇亦呼之欲出。
但當小朋友們被告知小嬰兒的真實性別時,他們的迷茫和選擇改變,也令Tony和幕後團隊再一次反思,他也覺得身為父親,教導囡囡Amber「男與女」這個題目會是最困難的:「我覺得社會上男和女各有規範,大家甚至會朝這個方向去將人分工。其實大家都會見到,男女間的規則都慢慢地轉變,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分別,最重要是靠人去嘗試和理解,作為大人我們正在理解,希望她長大後亦可以自己去理解,可以不受規限甚麽事都去嘗試。」
支持囡囡將來的性向選擇
講到囡囡將來選擇女生當另一半?已習慣為女兒將來憂慮的Tony笑說:「講真,我想過好多問題,但都未想到這一步。不過經過節目之後,我覺得她將來鍾意的、選擇的,和身分、跟大家覺得應該的事有衝突時,最重要是她已經知道有相對平常的選擇,而她仍選擇去衝破心理關口。
首先會讓她明白堅持自己立場可能會帶來挫敗感,她也知道自己的選擇屬於小眾,想去冒險,希望自己可以支持,這是對個囡最好的方向,但我相信世界一直變,可能整個環境都變得更開放,有更多不同選擇。(太太梁諾妍都是同樣的方針?)都是,我們都在外地讀書,所以想法比較開放些,她的想法應該比我更開放。」
觀察家長的教育方法
Tony笑言今次節目除了與小朋友接觸,也把握機會與家長們接觸,「家長的想法都令我好意外,今次當然把握機會和家長傾,不只是傾揀學校、討論教育方針,但大家都想小朋友有好的心態、成為善良的人,更有一個機會側面去看這些家長和小朋友們,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、是否互相尊重,這班小朋友都有不同性格、取態,其實很多時都與父母有關,身教真的很重要。」
Tony指家長中包括了校長、老師和一般家長,有的小朋友像模範生、父母希望他們能夠注重學業,也有父母對於小朋友的教育比較放任,不同的方式反映他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,「不過好多時小朋友就是家長的一面鏡,有位媽咪知道要上鏡、因此比較貪靚,而兩位小朋友則有著同一樣特質。」
別把框架套在小孩身上
Tony指劇組設計《成》這個節目,目標是希望令大家思考,除了標準答案以外屬於自己的答案。身兼主持人以及為人父親,Tony分享了自己參與節目後的想法。
他說:「其實每個人都有好多可能性,希望大家多多將思考放在框框之外。好似最近楊紫瓊成為首位華人奧斯卡女主角,其實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,將來總會有人走出各個框架。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斷去成長,追上各種新的想法,不會用自己的框架套住了小朋友的將來,可以成為迎合囡囡的家長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