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歲時,他被父母送到美國深造,鋼琴達到十級水平,直至16歲才回到國內,並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。
蘇小玎的前16年人生,可謂是順風順水。
擁有不錯的家庭,還有機會出國留學,回來就進入演藝圈,就差「爆紅」這最後一步了。
可偏偏也是這最後一步,讓蘇小玎一直走了16年。
2006年考入中戲後,蘇小玎和宋軼等人成了同班同學,第二年就開始在各大影視劇中客串,但卻始終無人識。
《我的兄弟叫順溜》《雪豹》《遠去的飛鷹》《天下鹽商》《壯士出川》《媚者無疆》等知名影視劇中,都可以找到蘇小玎的身影。
但是,他的存在感卻極低。
演了16年戲,蘇小玎既沒有代表作,也沒有流量,一部戲的打包片酬也僅僅50萬,比208萬的流量明星差遠了,混得實在不怎麼樣。
直至2020年7月,他跟董璇的戀情曝光後,蘇小玎在算混了一個臉熟。
這種臉熟讓他有些尷尬,但對他拿角色卻有了一點助力,畢竟「人脈」才是娛樂圈的生存法則。
好在,《狂飆》中的蘇小玎表現優秀,終於一夜爆紅了。
可是,16年的冷板凳,蘇小玎早就坐夠了,他恨不得馬上賺到很多錢,火速讓自己成為一個賺錢機器。
這才有了後來一系列「瘋狂撈錢」的操作。
網上無數人罵蘇小玎,覺得他沒有演員的風骨,不如張頌文有骨氣,什麼錢都撈。
可是好好想一想,蘇小玎的做法就一定錯誤嗎?
誰能保證他後續還有好作品?誰能保證他能紅一輩子呢?誰能保證他還有如此快速的賺錢機會呢?
張頌文憑藉《狂飆》爆火後,不接受採訪,不接受代言,不參加商業活動,對外放話,只想好好演戲。
雖然張頌文也是熬了20年才爆紅,可是他從年輕時就是一個淡然的性格,不爭不搶,一直好好演戲,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麼。
這是張頌文從一開始就選擇的路,不管是紅,還是不紅,他的選擇都始終未變。
而蘇小玎,雖然被罵沒有風骨,但他也知道自己要什麼,現在的結果也未必不好。
眾所周知,一個演員爆紅之後,如果後續沒有給力的作品輸出,那她的商業價值也會暴跌,憑藉《你好,李煥英》爆紅的張小斐就是例子。
還有在《狂飆》中飾演「大嫂陳舒婷」的高葉,走紅之後也是瘋狂接代言、接商演,一直行走在賺錢的路上。
對於這些沉寂20年才走紅的演員來說,他們太懂得娛樂圈的殘酷,或許過了這個村就再也沒有這個店了。
張頌文選擇了他的陽春白雪,蘇小玎和高葉則選擇做「下里巴人」,各有各的選擇,未必不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