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料 中筋粉 300克 開水 120克(占麵粉量的40%) 冷水 90克(占麵粉量的30%) 西葫蘆 2隻(約800克) 雞蛋 4隻(約250克) 蝦皮或海米 30~50克 鹽 約17克 色拉油 約70-80克左右 香油 5-10克 雞精 約3克 五香粉或花椒粉 適量 蔥花 適量
超好吃西葫蘆蒸餃的做法
注:冷熱水比例是和面的關鍵,這種水比和出來的蒸餃皮兒既軟糯又筋道
注:我這次用了五隻雞蛋,感覺雞蛋多了一些,然後又剩了一點餡,所以配比中給了四隻雞蛋的量
注:圖中的1小勺兒約3克鹽
未完待续,请点击「下一页」继续阅读
{nextpage}注:如果喜歡吃可以放50克,我這裡只用了30克
另外也可以換成等量的蝦皮
海米如果不炸,也可以提前用水泡軟,然後把水倒掉,再用
蝦皮可以直接放入
注:西葫蘆也可以腌一個小時,這樣可以儘可能多的去除西葫蘆中的水分,避免後邊拌餡兒的時候再出水,總之儘可能多的去除西葫蘆中的水分就對了
注:鹽、色拉油、香油、雞精的量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整,因為是熟餡,也可以先嘗一下
看了友友們發上來的作品,首先感謝親們交作業,發現一些廚友反應麵糰水量有點大,比較黏,操作起來可能有點麻煩!好的,那我先來說明一下採用這種水比和面的原因,然後再來提供一些解決辦法,供大家參考!
未完待续,请点击「下一页」继续阅读
{nextpage}首先這是一個半燙麵麵糰,成品的口感軟硬主要由冷熱水比例以及總水所占比例決定,70%(40%開+30%冷)的水比,非常適合蒸餃麵糰,即使涼了,只要不風乾,餃子皮也仍然軟糯筋道。當然這並不是說其它比例做出來的餃子皮就一下變得不好啦,只是這個水比更適合哦!
另外,這個麵糰麵粉與水剛混合完時,的確是有一些黏的,主要原因有:同樣水比的麵糰加入了一部分熱水,要比全部冷水活出的麵糰要黏一些;另外,由於在麵糰剛剛形成的初期,麵筋生成的不完全,也會偏黏一些,也許廚友們已經發現了,在麵糰靜置了一段時間之後再來揉的時候,它就不怎麼粘手啦,就是因為麵筋生成的更多啦;再有就是,70%的水比在水調麵糰中水量應該屬於偏多那麼一點兒的(但並不是最大的喲),對於平時較少做麵食的朋友來講,可能是還有一點不習慣哈!
1、可在麵粉中混入1%的鹽,1%~2%的植物油,可與麵粉先混合一下,再加水。鹽可幫助麵粉快速生筋,植物油則可幫助麵糰變得柔軟光滑,提高麵糰的操作性,當然,如果您經常操作麵糰,就用原比例,不用加鹽和油,也是完全沒有問題噠!
2、加完所有水的麵糰一定是稍微整理成團即可,千萬不要多揉,它就是一個很粗糙的麵糰,沒有關係,千萬不要強迫症喲!從盆里取出麵糰,剛開始揉的前幾下,是會有一些面粘到手上,沒關係,把它搓下來,匯和到麵糰里再揉幾下,發現沒有,好像沒有前幾下黏啦,然後也不需要再揉了,讓它醒著就好啦,它就會自動生成麵筋的,別忘了,在麵糰的表面拍一層植物油,下次再揉的時候,麵糰的感覺會變得非常好的。
3、水與麵粉混合完之後,讓它完全晾涼,再揉成團,也會減輕黏度的。
4、如果上面這些方法您都做到之後,還覺得黏的話,那麼建議把總水比例降到65%(35%開+30%冷)試試,其實,不建議往下再降啦!雖然說不同麵粉吸水量會有不同,但個人覺得對於中式麵糰來講好像沒有那麼大的差別,這種麵糰,有時我也常做75%水比的,也都挺好操作的!
好啦,今天補充了這麼多,還希望大家不要嫌我囉嗦,供大家參考和選擇吧,如果還有問題,希望大家同上傳的作品一起反映出來吧,我們一起探討!
小貼士 1、冷熱水的比例和量是皮軟糯筋道的關鍵,冷熱水比例不要變,水量因為麵粉吸水性不同可能有微調
如果不喜歡西葫蘆餡的,也可以包其它餡的哈
2、和餡的調料的量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輕重的習慣調整,只要自己覺得香就行哈!多放蝦皮或海米要適量減鹽
3、西葫蘆可以多浸一會兒,多去除一些水分
4、如果有時間,面可以提前兩小時活上,會更好用的,揉面時有點粘手的話可用少許手粉,不要多呦!擀的時候多點少點是沒關係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