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到懷孕七八個月時,劉興蓮才第一次到醫院產檢。其實這個時候已經見了一些端倪,但劉興蓮的意識沒這麼強,沒有放在心上。
當時給劉興蓮做B超檢查的醫生發現,胎兒的發育比一般胎兒要遲緩很多,看起來也特別小,叮囑劉興蓮多注意一些。
可劉興蓮沒想這麼多,以為是孕期太勞累,一直營養跟不上,所以孩子偏小一些,大不了以後多吃點好的,補一補就過來了。
這次孕檢後劉興蓮也沒有再去復診,更沒有到其他醫院聽聽專家醫生的建議,一直等到了預產期,感覺到宮縮疼痛後,這才去了醫院分娩。
都說女人生孩子第一個慢,第二個因為宮口已經開過,所以不會宮縮太長時間,但劉興蓮也不清楚怎麼回事,這次生孩子可比第一次還要遭罪。
好不容易感覺到疼痛緩解,孩子順利分娩,助產醫生們卻告訴她一個無法接受的消息,她的孩子只有哈密瓜大小,生下來還不會哭。
就這樣,小傢伙被緊急送到了兒科急診,幸好搶救及時,小傢伙活了下來,但和同新生兒病房的孩子相比,她就像一個異類。
足月的胎兒正常情況下的體重是5到8斤,低於這個數字就是太輕,很少有健康的足月兒低於這個體重。超過這個范圍則是巨大兒,無論對產婦還是孩子的健康來說,都不是特別好。
但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似乎巨大兒越來越多。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,生下來只有33公分,2斤1兩的小傢伙,就好像一個只小猴子,虛弱地啼哭,尋找媽媽的氣息。
劉興蓮這下可慌了,明明是足月自然分娩的女兒,怎麼會這麼小?
這個時候她才想起,整個孕期她只檢查了一次,很多排畸項目都沒做。那唯一的一次產檢時,醫生提醒她孩子偏小,她也沒有放在心上。
如果當初知道會這樣,到別的醫院檢查一下,多咨詢下醫生多好?
可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地方,劉興蓮心裡十分痛,她不是故意這麼做,只是她生活在一個小鄉村,周圍的人都沒有產檢過,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,大家都沒有事,怎麼就自己的孩子有事了呢?
治療還是放棄 看到劉興蓮這麼難受,大家紛紛安慰她,有的孩子比較特別,可能在肚子裡的時候沒吸收到太多營養,所以長得才這麼小。
再說醫生也進行了別的體檢,孩子除了有點小之外,別的器官都挺正常,回家養著的時候仔細點,長大就沒事了。
就這樣,劉興蓮把孩子帶回家,希望奇跡的出現。
因為生過女兒,所以劉興蓮清楚孩子在月子裡長得特別快,出生那天穿的鬆鬆垮垮的衣服,到滿月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小了。
只要這一個月的發育正常,小傢伙以後就沒問題。
未完待續,請點擊「下一頁」繼續閱讀